来源丨陕西省人民医院
川崎病是儿科常见的发热性疾病
进行早期诊断、治疗以及定期随访
对防治严重并发症至关重要
特别是当孩子因川崎病
出现冠状动脉扩张或者瘤样病变时
需要定期随访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几种常用检查的适应症和优缺点
一同为孩子健康保驾护航
01 超声心动图:一线“侦察兵”
超声心动图是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首选检查方式,是任何时期、分期的川崎病最基础的检查之一。
展开剩余90%检查的优点
✅ 无创、便捷、无放射性,可重复检查,适合儿童;
✅ 能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内径、管壁厚度及有无动脉瘤;
✅ 可同时评估心脏结构及心功能。
检查的不足
⚠️ 对冠状动脉远端病变显示欠佳,易遗漏;
⚠️ 检查者技术水平和患儿配合度对检查结果影响较大。
检查的适应症
对于川崎病病程中无冠状动脉病变或仅有轻度扩张,1月内恢复正常者,可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如病程中冠状动脉病变达到Ⅲ级或以上,可完善CTA、冠状动脉造影、运动平板试验、心肌灌注显像等检查。
02 冠状动脉造影:诊断“金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被视为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其检查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将一根细细的导管通过血管插入冠状动脉,然后注射造影剂,再通过X线成像清晰显示血管走形、狭窄位置及严重程度。
检查的优点
✅ 能准确显示冠状动脉全貌,包括分支、狭窄、闭塞及动脉瘤细节。
✅ 可以为介入治疗提供精准指导。
检查的不足
⚠️ 为有创检查,存在一定风险,如穿刺部位血肿或假性动脉瘤、血管损伤、造影剂过敏。
⚠️ 费用较高且需麻醉,不适合频繁复查。
检查的注意事项
检查后24小时内避免穿刺部位用力;肾功能异常者需提前进行水化治疗;对严重造影剂过敏或无法配合者需谨慎评估。
03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
高清“透视眼”
冠状动脉CTA是一种影像学检查,其成像原理为利用多排CT,对注入碘对比剂的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然后通过计算机处理技术形成可以用来诊断的医学影像图像。
检查的优点
✅ 为无创检查,图像直观,能三维重建血管结构,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的病变。
检查的不足
⚠️ 辐射剂量较高,儿童长期多次检查需谨慎。
⚠️ 对细小分支病变的显示不如血管造影清晰。
04 心脏核磁共振(CMR):全面探测器
心脏核磁共振是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心脏结构、功能、心肌组织特性等进行无创性检查的影像学方法。
它能全面评估心脏的大小、形态、室壁厚度,精准测量心功能(如射血分数),还可识别心肌缺血、心肌纤维化、心肌炎症等病变,在心脏疾病的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指导中具有重要价值。
检查的优点
✅ 无辐射,适合儿童长期随访。
✅ 可评估心肌灌注、血管壁炎症及心功能。
检查的不足
⚠️ 检查时间长,对患儿配合度要求高,可能需要镇静。
⚠️ 对冠状动脉细小分支及钙化病变显示欠佳。
05 运动平板试验:多方位评估
运动平板实验是一种通过让受检者在特定的运动平板上进行逐渐增加强度的运动,同时监测其心电图、血压、心率等指标,以评估心脏在运动负荷下功能状态的检查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发现潜在的冠心病,判断心肌是否存在缺血。
检查的适应症
患者需符合以下所有条件:
✅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Ⅲ级及以上;
✅ 川崎病病程6周以上;
✅ 12导联心电图无新出现的ST-T改变;
✅ 超声心电图无心腔增大或心功能不全。
检查的禁忌症
患者具备以下任意一条,均需慎重考虑:
⚠️ 急性心肌梗塞或不稳定型心绞痛;
⚠️ 12导联心电图2周内出现新的ST-T改变;
⚠️ 高敏肌钙蛋白T、BNP异常。
06 心肌灌注显像:精准探查心肌
心肌灌注显像是一种通过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心肌显像,来评估心肌血液灌注情况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特殊的显像设备检测体内放射性分布,可获得心肌灌注图像,从而判断心肌是否存在缺血、缺血部位和范围,以及心肌细胞的存活状态。检查分为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及静息心肌灌注显像。
检查的优点
✅ 精准评估心肌缺血,判断心肌存活状态,安全性较高。
检查的不足
⚠️ 存在辐射暴露:虽然剂量较低,但仍有一定放射性;
⚠️ 检查费用较高:相比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等,其检查成本较高;
⚠️ 分辨率有限:对微小的心肌缺血病灶或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的显示不如心脏核磁共振等。
07 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川崎病患者可通过心电图检查评估冠脉病变相关的心脏电活动异常。
检查的优点
✅ 操作简便、快速、费用低廉、无创伤、无放射性。
检查的目的
(1)早期发现心肌缺血:心电图可通过ST段、T波异常改变提示心肌缺血的存在及部位;
(2)监测心律失常:冠状动脉可能影响心脏传导系统导致心律失常,心电图可及时捕捉这些异常电活动;
(3)评估心肌损伤范围:如有心肌梗死,心电图可通过特征性改变(病理性Q波)判断梗死的部位和范围;
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童川崎病专病中心,承担全省川崎病疑难危重病例转诊及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指导工作,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等国内顶尖机构建立协作关系。
学科建设
本中心现由儿童心肾免疫资深专家领衔,同时由陕西省人民医院的心内科、心外科、心超室、CT室、磁共振室、心电图室、核医学科等高级职称医师团队联合组建成“川崎病多学科诊疗协作组”,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为患儿进行多学科联合诊断,制定科学的诊疗方案、随访计划。
医疗特色
构建“早期识别-精准干预-全程管理”诊疗体系;
可行冠脉双源CT、磁共振、心脏超声、心肌核素显像、冠脉造影等综合评估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
开展生物制剂治疗等特色技术,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
推行"门诊-检查-治疗"一站式服务,快速完成检验、影像及专科评估;
与分中心形成区域化合作联盟,开通远程会诊平台,建立患者随访数据,提供川崎病全周期健康管理。
科研创新
中心始终引领川崎病领域研究前沿,主持省部级课题10余项。科研突破包括:
牵头制定《阿司匹林在川崎病治疗中的儿科专家共识》等3项国家级诊疗规范;
科研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发表多篇川崎病相关学术论文。
服务理念
构建川崎病全周期个体化诊疗管理模式,服务好川崎病患儿。
专家介绍
严晓华
儿童病院主任医师
陕西省川崎病诊疗中心秘书长
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童川崎病专病中心负责人
学术任职: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理学博士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疾病和保健分会青年学组委员
陕西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
陕西省疫苗临床试验严重不良事件处理专家组成员
西安市儿科质量控制中心委员
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童川崎病专病中心负责人
陕西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委员
专业擅长:
擅长儿童呼吸道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腹痛、腹泻、便秘、厌食症)、心肾风湿免疫疾病(川崎病、各种心律不齐、过敏性紫癜、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紫癜性肾炎、IgA肾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系统疾病(各种脑炎、抽动症、注意缺陷多动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荣获“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称号,获陕西省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主持省级、院内课题5项,参与制定川崎病治疗相关性全国专家共识2篇,发表SCI与国内期刊论文20余篇。
贺望
儿童病院主治医师
学术任职:
陕西省儿童内科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委员
陕西省儿童健康促进协会委员
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等
专业擅长:
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从事儿科医疗工作10余年。曾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内科进修学习3月,取得基础生命支持和高级生命支持证书。
擅长小儿感染相关性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系统疾病(如川崎病、过敏性紫癜、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肾脏相关性疾病(如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紫癜性肾炎等)以及神经系统相关性疾病(如热性惊厥、脑炎等)的诊治。
发布于:陕西省本地股票配资公司,正规炒股配资知识网,炒股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