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网友说:“国际投行高盛发布了97页报告,这个报告里讲的是,我们的房价从2021年高点跌了20%不算完,到2027年前还得再跌10%。”
这个所谓的长达97页的报告,我们在网上搜索了蛮久,并没有发现。但如果这个预言是真的,今明年掏空家底去买房的话,啥都不干,说不定还得大亏几十万,甚至首付打水票?
那么具体是咋回事?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01、
网传高盛预测的依据
网传,高盛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黄卓带队做了一份97页的报告,分析了100个主要城市的房价数据,还参考了国外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案例。
然后总结了核心:这轮下跌从2021年开始,现在预计只完成了总降幅的40%,预计剩下的60%还在后头,真正触底要等到2027年底。
下面是网传图片的截图:
而之所以会得出这么悲观的结论,大概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房子供给多了,比如前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为7.5亿平方米,就算不再建新房,存量起码都得两三年才能消化,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价格很难涨上去。
第二,买房的人变少了。以前城镇化快速进程,再加上年轻人确实比较多,所以购房需求快速增长。而现在的情况截然不同,城镇化率接近65%左右,已经进入一个天花板状态。
而且,到2027年,25-39岁主力购房群会减少4200万,相当于这个年龄段总人口的15%。接盘的人少了,价格可能撑不住。
第三,老百姓口袋瘪了:据说,目前居民负债率占比GDP比重高达63.5%,赶上发达国家水平,北京上海房价收入比都在12倍以上,远超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对于普通人来说,买房压力太大,很多人根本就买不起。
02、
政策救市为啥房价没涨上来?
21年房价进入调整周期以来,针对房子的救市措施还是不少的,比如降低首付比例,降低贷款利率,放开限购等等…
针对房子的利好政策可能不亚于数百个,但房价非但没有上来,百城二手房价甚至出现持续30多个月的下跌。
这是为啥?
核心问题还是根本矛盾没解决:人口在减少、房子库存太大、居民债务太高。
这种情况下,政策只能“稳市”,让房价跌得慢点,很难指望它再涨回去了,更别说再涨回最高点。
说白了,目标已经从“托住市场”降级成“稳住别崩得太快”。
03、
市场现在啥情况?
还是挺冷的!
数据显示,1—8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5730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4.7%。新建商品房销售额55015亿元,下降7.3%;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7.0%。
开发商也难受:2025年8月,排名前100的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2070.4亿元,环比降低1.9%,同比降低17.6%,
1-8月累计业绩来看,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20708.8亿元,同比降低13.1%,降幅还在扩大。
到6月份,已经有37家上市房企债务违约,涉及金额超2.7万亿。
而且最近还有一个新麻烦,交屋潮遇上抢贷潮:2025年前5个月全台新成屋交屋量创二十年新高,但买家贷款难批,建商收不回款,搞得断链潮、解约潮频发。
04、
不同城市,差异大
“全国平均”数只能是大概,实际上不同城市命运完全不同:
①北上广深一线城市,预计累计跌幅最高20%,这些地方产业经济较强,人口持续流入,中金预测可能2025年底就能先稳住。
②杭州,南京等二线城市,预计累计跌幅最高25%,但企稳时间估计在2026-2027年。
而且不同的城市产业经济不同,也会存在较大差异,比如南京,武汉这些核心区域压力相对较大一些,去化周期可能要18个月以上,
而合肥成都核心区,相对压力小,房子更好卖一些,预计去化周期在6-10个月。
③产业空心化,人口外流的三四线,情况可能比较惨淡,预计跌幅在40%,甚至有的更高。像这样的城市,房价回到2021年高峰,估计永远不太可能,连中金都说,这些城市谈拐点没意义。
05、
今明年买房,首付要打水漂了?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其实很明显,如果你买的房子处于人口持续加剧外流的三四线,300万买的,估计三年后只值210万,说不定刚好把首付亏完。
如果你是21年高峰期接的盘,甚至有可能变成“负资产”,房子的市值可能还没有贷款余额多,这种情况在资源枯竭、人口持续流出的城市较为凸显,
如果你是投资客,尤其是高位跟风接盘的,情况可能更惨,政策严控买第二套房的贷款,加上利率高,借钱炒房的人每月还贷压力巨大,很多人被迫低价卖房脱身。
网上有不上大佬说,这次楼市下跌不是普通的周期性波动,而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
对于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房子的金融属性不断褪去光环,逐步回归到居住的本质,这也就意味着,咱们这些真正需要买房的人,未来几年甚至能够等到近十年来最实在的价格。
比如,如果高大佬说的“2027年前还得再跌10%,2027年真正触底,那么现在倒计时,其实并不遥远。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地股票配资公司,正规炒股配资知识网,炒股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